亚洲资本网 > 栏目首页 > 思维 > 正文
王舸谈首次“触蕾”:芭蕾和中国舞结合的度最难把控
2023-08-06 21:34:51来源: 北京日报


【资料图】

著名舞蹈编导首次“触蕾”,与广州芭蕾舞团合作编创的舞剧《旗帜》《白蛇传》8月首周在京先后上演。对于中国舞表演专业科班出身的王舸来说,芭蕾是一门全新的“语言”,而他首次接触就放开胆子,讲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一个现实主义风格、一个富于浪漫想象。

“与芭蕾舞团合作,并非是我下定决心要干啥,而是觉得在中国舞编创上,我没有实质性突破了,就想从芭蕾舞上去找到突破点。”王舸实诚地说出了当时的想法。而经过两台大戏,他也的确有了收获。“这突破无关芭蕾中国化发展,只是我个人在编创方面的一些心得,一是身体语言方面,二是我对芭蕾的理解。”王舸说。

王舸对芭蕾的认知主要来自古典芭蕾。在古典芭蕾舞剧中,男女主演会借助舞会、庆典等剧情,有大段炫技表演。但王舸认为他创编的这两部剧作都不适宜频繁出现这样的大段炫技。《旗帜》中游曦与革命恋人的双人舞、女兵班三人舞,已经是他在革命现实题材中加入的难得柔情片段了。“要在符合剧情和情绪的前提下去完成技术,而不是无缘无故炫技。”王舸一再强调。“而怎么能在生活(情节)当中去找到一个突破点,把人物放进去,再让人物用身体语言表现生活化、常识化的东西,这是编导要去解决的问题。”

王舸目前创作过的所有舞剧均为中国题材,而要用西方芭蕾语汇讲中国故事,就不可避免要与中国舞结合。不同剧情也决定了芭蕾与中国舞结合的不同程度。“这个结合的度,最难把握。”王舸以《旗帜》中张太雷牺牲后,母亲和妻子思念他的一段表演为例。“这个时候不可能采用很优雅的舞步去表现,因为那种悲痛无法那样表现。相反,人物情绪是欢愉的,才更适合炫技。如果芭蕾和中国舞结合的‘度’过了,你会发现舞台表现特别西方,就不像一个中国家庭了。”

王舸在剧院内给《白蛇传》中饰演法海的演员说戏。

而到了《白蛇传》里,民间故事题材自带浪漫基因,让他的发挥余地更大,芭蕾编创方式的展开就显得丝滑得多。甚至为了能拥有《吉赛尔》中女子群舞那样的经典场面,《白蛇传》也特意编创了女子群舞,充满中式美感。“你遇到题材不一样,遇到人物不一样,选择的语汇感觉也不一样。”

从技术层面讲,芭蕾相比中国舞更注重下肢表现力。而两者结合能完善演员身体的整体表现力。王舸在尽量做出这方面的尝试,“我不太赞成‘上中国、下芭蕾’的说法。我们找到上肢的丰富性,调节好上肢和芭蕾舞语汇的配比,但你最后要表达的一定是中国风格。”王舸说。这也是观众在欣赏《白蛇传》时获得的感受。脚下的芭蕾舞步,配上幻化为蛇头的手部动作,还有借助伞、彩绸、扇子等展开的上肢表现力,出现得自然而然,演员的轻盈表现也更符合全剧氛围。很多时候,观众会忽略眼前看到的是芭蕾还是中国舞,而专注于人物和剧情。这样的观感,也许就是王舸第一次“触蕾”奉献给观众的礼物吧。

关键词:

专题新闻
  • 国际范儿!世界奶业大会蒙牛总裁全英文演讲惊艳全场
  • 乳业数智化转型新范式——蒙牛发布AI驱动双飞轮与全球首个营养健康领域模型MENGNIU.GPT
  • 更绿色,更营养,更智慧—蒙牛引领2049奶业新世界
  • “数字人”直播逐渐火爆!“钱景”如何?记者调查→
  • 祖似杰谈上汽的脑与灵魂
  • 朔州: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亚洲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