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分期付款买东西这个事已经变得很常见。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及电子支付的普及,现在除了房子这些不动产之外,连小到手机、电视,大到汽车等消费品也基本上都可以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来购买了。
不得不说,分期付款这种灵活支付购物的方式其实是挺方便的,也算是一种惠普金融服务。可有意思的是,林子大了什么鸟也都有了。在有些分期付款中也出现了一些套路。
(相关资料图)
有位广州一位吴先生就想办个月租低的手机套餐却中了个连环“套”,稀里糊涂地“被买”了个分期还款的互联网贷款金融产品。
据媒体报道,吴先生因工作需要想再办个月租费用低的电话卡。但在某运营商营业厅里咨询业务时却觉得营业员介绍的几个套餐都太贵。在多番询问下,终于业务员说有个月租39元的套餐。
有很便宜的资费套餐显然就不错了。但令吴先生没想到的是,这个便宜的背后却还有“套路”。本来是办了个便宜套餐,但却不知不觉中“被买”了个金融产品。就一个办手机套餐,最后却还办了个金融分期产品。
其后,吴先生拨打客服电话进行了投诉。但接线人员却表示有关协议上全部签了字。此外,吴先生为何没有在办业务的过程中提出疑问。而按吴先生表述,当时业务员拿出好几张纸,指着空白处让他签名,根本没说这是个金融分期产品。
其实,普通人面对一大堆看不懂的协议也真没有几个会一项一项地看条款。从吴先生的尴尬事中,也的确反映出如今不少消费者们在办理分期付款时难免会遇到的囧事。
真要说起来这种分期付款,灵活支付业务的出发点还是为了更方便用户,也降低了用户使用产品及服务的门槛。
就拿运营商里一些结合金融分期的业务来说,消费者在办理资费、购机时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办理金融分期业务。而通过这个金融分期业务,手机销售商、运营商提高了销售量及用户量;提供分期业务的金融服务公司获取了场景与客户;用户则降低了购机及通信资费门槛,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经济负担。这显然是多赢的好事。
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管什么业务也得有规范的管理方式和办理流程才能发挥出方便用户的作用。
可从目前来看,在现实中因合约购机、办理资费业务而引发的消费者不知情或不充分知情而“被办理”金融分期业务的争议与纠葛却不少。
此外,不止是运营商,即便在其他涉及到购物、消费的行业、企业里,各种消费者不知情或不充分知情而“被办理”金融分期业务的事也不少见。
这或许也就说明了在办理这类业务时可能就有种种不规范的操作,以及缺乏严格且规范的管理方式。
在消费者不知情或不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只强调产品、服务的优惠而不提风险就进行诱导,这其实也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或许正是这样的事多了,不少用户也对这种“被办理”金融分期业务格外反感,更是给这类事起了“套路贷”的戏称。
真要说起来,要是在一套严格且规范的管理方式下相关业务人员用规范的操作,把产品、服务及结合金融分期业务的优惠、风险、要求都仔仔细细地给消费者们介绍清楚,在最大限度地保证客户知情权的情况下让客户自主选择办理而不是套路办理。这其实才是最佳的方式。
而在最大限度地保证客户知情权的情况下让客户自主选择办理,则既是充分尊重、保障了用户的选择权,提升了服务水平与质量,同时也是在保护企业自身的权益。
签署了合同是具备法律效力的。那么客户在知情以后还选择办理该项业务且那签署合同后同样也就不能随意去反悔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运营商行业里关于靓号等一些争议与纠纷其实也与这种说不清楚的知情权有些关系。
要是在一种规范管理和办理流程模式下,最大限度地保证客户知情权后客户自主选择并签署合同,显然也就是双方都认可同意了相关资费及服务。那么,事后不管那一方反悔或不遵守合同约定则就是违约了。按这样的规范办事,可不就避免了纠纷与争议嘛。
这么看来,如今这些种种因“不知情”而“被办理”金融分期业务的纠葛与争议, 可能“错”的不是在这些金融分期业务而是“错”在了缺乏严格且规范的管理方式及规范的操作方面。
那么,后续包括运营商等各种开展分期付款,灵活支付业务的企业们是不是该反思一下自家相关业务的管理及操作流程,也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一些培训,避免这类争议与纠葛持续出现呢?这就值得一看了。
关键词: